狗狗为什么咬人不放?
“狗咬人”和“人咬狗”哪个更常见一些呢? 应该说是“人咬狗”吧! 你一定遇到过这样的“惨剧”,自家的熊孩子把邻居家的小狗给咬了;也一定见过这样的场景,两个小孩在打闹,突然其中一个孩子大叫一声,紧接着就是妈妈的一声怒斥“你怎么可以欺负弟弟!” 人的牙口不如狗的尖利,咬合力也不如狗(正常状态下),所以常常会在“斗争”中处于下风——这也就导致了“人咬狗”的现象的出现。 但为什么“人咬狗”会比“狗咬人”多一些呢?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人类是高度社会性的动物”。
人和狗虽然同为哺乳动物,但在进化路上却是不同的:人是群居性物种(社会性动物),而狗则是独居性物种(非社会性动物)。这就决定了人在对待同类时往往比较平和,而在对待异类时往往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比如对孩子、弱势群体的欺负)。 另外,人的大脑比狗的大脑要复杂得多,能进行更加高级的思维活动(比如幻想、算计等),这也使得人在面对同类或异类时,能够更“有计划”地实施攻击行为——“咬死你”还是“吓唬你一下”,往往取决于“攻击者”当时的心理状态(恐惧、愤怒等等)。
当然,作为有智慧的物种,人类也会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攻击策略”——当遇到更强大的人或者动物时,我们会采取妥协的策略,也就是所谓的“以退为进”,先“退让”一步,寻求第二次机会;而当遇到弱小的时候,我们就会采取“斩尽杀绝”的策略,以确立自己的“地位”。 所以,归根结底“狗咬人”还是“人咬狗”,关键还是在于狗和人之间的“力量对比”。如果一只成年的壮汉和一只幼犬相撞,往往是不分伯仲;但如果换成一个成年女性和一个幼犬,结果往往是一边倒的虐犬现场……这其实就是力量的悬殊导致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