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寄生虫什么颜色?
蛔目异尖科,异尖线虫,又称为海兽胃线虫,属于消化道寄生虫;成虫体长2-4毫米,前端稍尖,后端钝圆,全身有4条黑色纵纹。雌雄异形(1)雄虫体呈纺锤状弯曲,尾部有一指状突起,称交合刺,用于与雌虫接触时固定。(2)雌虫体细长,略呈弓状弯曲,前端比雄虫宽,后端窄,无交合刺。
蛔目的幼虫期的形态和异尖的幼虫很相似,但较小,长约0.75mm,呈“C”形或“S”形弯曲;体壁由内向外依次分为6层:黏膜层、肌层、结缔组织层、神经节细胞层、感觉器层和外胚层。这6个部位的细胞层次在寄生虫生活史中均有所变化,并且不同种类之间的层次排列有一定差异。由于外胚层的细胞能不断分裂,所以幼虫期可连续发育成较大的成虫。 蛔目的幼虫期主要侵犯消化道,通过消化道的屏障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再转移至其他器官,当到达肺脏部位时,由于血液供应不良,幼虫停止发育而变为惰性幼虫,此时症状多不明显,但在X线胸片上可见有小阴影。如果继续发育,则可转变为具有感染性的幼虫。
异尖的幼虫在外界适宜条件下,3个小时即可完成一个生活周期,从幼虫阶段进入成虫阶段。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是蛋白质,因此富含营养的食物容易诱发此病的发生。 异尖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差,不耐高温也不耐低温。
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气温的明显下降,异尖的幼虫难以适应,发育停滞甚至死亡,因此该病冬季发作的情况较少。夏季温度高,食物易腐败,且人们喜欢吃生冷食物,导致胃肠道抵抗力下降,易被异尖的幼虫感染,所以该病在夏季高发。在沿海地区,由于渔民捕捞海鱼时,常将未煮熟的鱼直接食用,也会导致消化道受到异尖幼虫的侵袭。 对于蛔目的寄生虫来说,抗寄生虫药阿苯达唑和吡喹酮对其杀灭效果是最显著的。服用此类药物是对付此病的最有效方法。患者必须连续服药一周方可见效。另外,服用甲硝唑也能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