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细小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引起犬细小的病原体是一种叫做细小病毒的微生物,具有高度传染性、变异性和死亡率高40%-60%的特点。 1978年,美国首先报道本病发生后,世界各国先后出现疫情报告。我国于1982年在天津发现本病。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疫苗的接种来预防该病的发生,但接种疫苗的免疫程序及方法不当或免疫后体内抗体水平过低均不能产生应有的保护效果。正确掌握疫苗的应用是防治犬细小事物的关键。 导致犬细小病毒病的病原体是一种复囊病毒科的细小病毒属的DNA病毒。已知细小病毒属有5个成员,即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猫细小病毒(Feline Parlrovius,FPV),鸡细小病毒(Chicken Parlvium,CP),兔细小病毒Rabbit Parlvirus,RPV)和野猪细小病毒(Wild Boar Pravirus,WBPV)。不同物种间存在免疫交叉反应,故检测抗体阳性即可表明感染过该型病毒。由于抗体的存在无保护作用,抗体水平的再升高也不能消除感染的危险性。
目前认为,犬细小病毒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通过被细菌污染的器具传染。病毒感染机体后,在肠道内增殖,然后侵入血液循环系统,引起全身毒血症症状。病变主要发生于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
1.消化系统 发病初期,患者呕吐拉稀,粪便呈黄色或灰黄色,混有未消化的凝块或粘液,气味酸臭;随后粪便颜色呈灰色或褐色,恶臭,并含有未消化完全的块状食物。严重者可出现吐血、便血,体重下降,脱水,肌肉消瘦,最后因衰竭而死亡。
2.神经系统 病情晚期,患者出现精神不振、反应迟钝、厌食、体温升高、呼吸急促等症状,严重时可发生抽搐,昏迷直至死亡。 对尚未发病的动物可采用非特异治疗和预防接种进行预防。对于已经发病的动物则需要采用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和对症治疗。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干扰素、高剂量左旋咪唑等。对症治疗的措施包括止吐、止血、补液、防止继发感染等措施。